深圳脸上的这道“疤”终于消失了

深圳脸上的这道“疤”终于消失了

▲茅洲河与燕罗湿地。深圳晚报记者 杨少昆 摄

深圳晚报2020年01月09日讯 近日,深晚记者来到茅洲河流域的燕罗湿地,漫步其中,这个位于松岗水质净化厂北侧、洋涌桥大闸上游的湿地公园风景秀丽,曾经臭气熏天的烂泥潭已经变身为动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公园。

近年来,深圳以空前力度推进茅洲河污染整治,按照“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治水思路,推动茅洲河流域消除黑臭。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全省污染最重的茅洲河提前两个月于去年10月底达地表水V类标准,全流域中45个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实现不黑不臭。

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

严格管控流域内污染源

茅洲河位于深圳市西北部,是深莞界河,其深圳境内的流域面积达311平方公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河道充斥着附近工厂企业乱排偷排的工业污水和居民区的生活污水,臭水横流。作为深圳第一大河的茅洲河曾一度被形容为“深圳脸上的一道疤”。

2013年、2014年,茅洲河的治理连续两年列入广东省挂牌督办的十大重点环境整治工程之一。2016年初,深圳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茅洲河成为重点治理对象。2016年至2018年,茅洲河累计完成治水投资230亿元。

四年来,为全面治理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深圳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创新EPC(工程总承包)治水模式,严格管控流域内污染源。茅洲河共设置242名河长。在治理之初便聘请业界专业科研团队,编制完成茅洲河等九大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方案。在治理过程中,高峰时期一线施工人员超过3万人、施工作业面1200多个,最高单日敷设管网4.18公里、单周敷设24.1公里,均属罕见。

目前,茅洲河流域累计完成近2500个小区、城中村的正本清源改造,新建2000余公里的污水管网,完成光明厂一期、松岗厂一期、公明厂一期、沙井二期水质净化厂的提标改造工程,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Ⅳ类。

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执法

对污染行为“亮剑”

在茅洲河流域治理工作中,管控两岸污染源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据统计,茅洲河流域共有重点涉水工业污染源516家、“小废水”企业1304家、餐饮场所9946家、机动车维修清洗场所507家。这些散乱污企业时常偷排乱排的行为让茅洲河的治理始终难显成效。

为此,宝安区组织辖区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集中整治餐饮店、洗车店等经营单位及农贸市场、垃圾转运站等重点面源乱排污水行为,严厉查处向河流及雨水系统倾倒垃圾、粪便、渣土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茅洲河流域共完成4772家“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的分类整治,约占全市的34%。

不仅如此,深圳还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执法,对污染行为“亮剑”。2015年至今,全市各级执法部门在茅洲河流域共出动22.46万人次,检查企业9.6万厂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3217宗,处罚金额3.22亿元,查封扣押203宗。2019年,深圳市在茅洲河流域共处罚金额超6000万元,对环境违法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威慑。(记者 郭宇立 周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