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医改这些数字让人惊喜

2019年浙江医改这些数字让人惊喜 本报记者 姜赟 本报通讯员 陈娜 钱冰冰

图为县域医共体影像诊断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共享”

◀图为医院内“出生一件事”办证大厅

◀图为医疗自助服务系统,实现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医保卡)“两卡融合一网通办”

在台州温岭,逗弄着可爱宝宝的小章,刚经历过产前大出血,但因为手术及时,母女平安;在杭州余杭,突发脑梗的老夏,终于露出笑容,他成功地进行了静脉注射溶栓治疗;在湖州长兴,输入身份证后4位,刷了脸后,陈大伯成功地挂上号……

现在,我们都能像小章、老夏和陈大伯这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服务,挂号、检查不用排队,这是每个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看病状态,也正是县域医共体建设、“最多跑一次”等系列改革为全省各地患者带去了实实在在的看病效益。

2019年,浙江省在卫生健康领域做了哪些工作?浙江人的就医体验有了什么新变化?钱报记者带来了好几组数据,让我们一起感受浙江医改的惊喜。

最多跑一次改革

“少跑”“零跑”成为常态

截至目前,全省所有县级以上产科医院(241家)均能提供出生“一件事”多证联办服务,累计服务超10万户新生儿家庭;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完成智慧药房建设,99.2%的医院实现医事服务“一窗办理、一站服务、一章管理”;77.87%的医院实现“刷脸就医”,61.6%的医院推行“医后付”;城市大医院排队平均时间从8.26分钟缩短到2.61分钟。

最让老百姓感受到变化的,就是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基层看病更放心、疫苗接种更透明、检查检验更省心、刷脸就医更便捷、费用结算医后付、医事服务一站式、出生服务一体化、健康服务一卡通、用血服务不用跑、“互联网+”更丰富,大家看病就医的难点痛点在改革中得到了很好的疏解。

●全省通

预约诊疗实现“全省通”,所有省市级医院完成号源池整合,网上开放号源达80%以上,并提前下放40%的号源至基层,基本解决基层患者“挂号难”的问题。

●全院通

付费结算实现“全院通”,省市医院门诊智慧结算率达78.89%,病区智慧结算率达71.15%,大大压缩了患者缴费排队等候时间。

●全自助

院内服务实现“全自助”,省、市级医院检查检验报告具备2种以上智慧查询方式的比例达98.53%。全省11地市均建成全市一体化检查检验数据共享平台。

●零等待

医院排队实现“零等待”,全省开展“刷脸就医”的医院比例达77.87%。高峰时段“排长队”“人满为患”现象大为减少。

●“心”级指数

省卫生健康委结合每月监测的数据和现场体验情况,对18家省级医院的“看病排队”“门诊智慧结算”“病房智慧结算”“检查智慧预约”“医事综合服务”“健康服务一卡通”等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方面进行“心”级指数评分。

县域医共体建设

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70个县(市、区)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改革,208家县级医院、1063家卫生院组建成161家医共体;5000多名县级医院医生到成员单位排班坐诊;96.34%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夜门(急)诊;93.76%开展门诊手术;51%提供住院服务;22.74%开展择期手术;33%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居家护理服务;100%提供规定病种慢病长处方。

基层看名医,小院看大病,小钱护健康……放眼望去,浙江各县市老百姓看病就医有了新形态——县域医共体。也就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我省成为全国两个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份之一,11个设区市全部纳入国家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在长兴,所有医院、卫生服务站分别被纳入了两个医共体集团,集团分别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牵头。

8900余万元建成的区域信息化平台让长兴人看病变得方便了,现在每天都有20余名上级专家在长兴坐诊带教,县域医疗能力大幅提高;每天近千人享受“诊间可结算、离院再支付”的新体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检验检查模式和区域影像云项目已覆盖全县,两项措施惠及60余万人次,年均节省就医费用超过3500万元。

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让人越来越放心,那么辐射面更广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表现又如何?

“病人们都知道,不用跑远路,就可以在家门口看有名气的医生。”在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柯岩分院看病的王阿姨很自豪,因为每周二,柯桥区中医医院非遗项目“祝氏草科”传人祝瑞德就会在柯岩分院坐诊。像祝瑞德这样来自医共体总院的名中医工作室,有坐诊医生5位。

目前柯桥区三家医共体累计设立全专联合门诊62个,分院开设综合病床900张,实现了分院护理门诊、儿科门诊、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等全覆盖,5家较大规模的分院正按照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标准提升服务能力。2019年1~10月,柯桥区基层医疗机构门诊481.43万人次,同比增长7.5%,县域内就诊率88.2%,基层就诊率64.8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