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组团儿为沈阳“冰雪经济”建言献策

冰雪旅游是沈阳一张重要的旅游名片。如何更好地发展冰雪旅游,吸引更多的人来沈阳玩雪赏冰?在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邹积辉:沈阳具备鲜明的“冰雪特色”可打造冰雪文化符号

冰雪文化是以中国东北为主要分布区域的极具地域特色和独特魅力的文化。沈阳有独特的冰雪文化,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带有鲜明的寒地冰雪特点,如建筑、爬犁、猫冬、炖菜等;在文化展示上,电影、电视、演艺、图书等文化产品也处处有冰雪元素。可考虑在文化建设中体现冰雪,增加冰雪艺术创作、展示、表演,开展冰雪体验活动,组织冰雪文化创意,打造一批有沈阳特色的冰雪文化符号。

实施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可结合地域文化深入进行。如:沈阳满族文化中以旗袍文化为载体的冰雪符号传播、棋盘山文化的深度挖掘开发等,冰雪风光、冰雪雕塑、冰雪民俗等旅游纪念品,丰富冰雪旅游产品的地域文化内涵;还可将冰雪体育、民俗表演、冰雪客栈等与冰雪旅游融合,如马拉雪橇、满族冰嬉等。

此外,沈阳还应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协同合作,打造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共同开发冰雪文化项目或产品。

市政协委员李俊强:建立沈阳冰雪旅游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沈阳发展冰雪旅游可引入“智慧冰雪”的理念,建立冰雪旅游大数据平台,加快景区信息化资源共享,提升信息化、促进数字经济的网络能力;实时数据不断增加,形成覆盖全市、统筹利用,统一接入冰雪旅游数据共享大平台,推动“互联网+冰雪旅游”的数字旅游。

提供冰雪旅游全程化服务。深化沈阳冰雪旅游的品牌影响力,通过“故事、文化、业态、设计、营销”五个维度来创新冰雪旅游产品。建设冰雪旅游沈阳App,并入沈阳所有冰雪旅游相关数据资源,形成全市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平台,设置英文、韩文等语种版本,面向全球游客精准服务。

利用国内领先的科技产品创新应用推广和建设平台,将“黑科技”应用在旅游场景。如:用微信扫码实现场景挖掘、人脸识别应用、语音识别(小微语音机器人)、人工智能场景、VR、AR、融媒体互动构建等,形成强带入感的游戏、文化植入和线上线下协同的全新旅游体验。

市政协委员韩英:沈阳冰雪文化旅游节可设计丰富子活动

国内很多城市都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形式丰富多样的冰雪节庆活动。北京有“北京冰雪文化旅游节”,哈尔滨有“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长春有“全民上冰雪系列活动”等。沈阳作为辽宁省会城市,地处“东北冰雪旅游第一站”,应该打造具有沈阳特色、在东北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冰雪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整个活动以冰雪为主线,策划六大主题活动。比如:太原街冰雪嘉年华暨沈阳冰雪文化旅游节,打造“中国首个步行街冰雪嘉年华”;举办冰雪摄影大赛暨优秀作品巡展,展现沈阳冰雪资源、景区风光、冰雪运动、人文风貌等;举办“冰雪丽人”评选活动,评选出具有健康、时尚气质的佳丽作为沈阳冰雪旅游形象代表;举办冰雕艺术展、亲子家庭冰雪趣味运动会、元宵节冰灯游园会等。

市政协委员王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打造冰雪大秀

沈阳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挖掘,前清文化、抗战烽火、红色文化等历史资源是城市文化根脉,既具历史价值,也具时代价值,都可成为冰雪产业的文化依托。冬季的各种传统节日、庆典也可成为焦点和亮点,导引百姓融进冰雪体验。

整个活动可以考虑打造冰雪大秀,类似于“印象·刘三姐”、“印象·海南岛”等样式,打造冰雪大秀演出。以情景复原的形式展示东北民俗生活,成为情景介入式冰雪浏览目的地,打造特色冰雪剧场,进行实景演出,创造独特的北方情景剧效应,借风声、雪粒、冰雕、雪山为真实背景排演剧目,打造沈阳冰雪剧场这个国内首创的冰雪艺术式样形式。

市政协委员毛慧媛:

发展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业

打造装备产业集群

沈阳发展冰雪旅游可以突出民族特色。沈阳市少数民族中的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等都有擅冰雪运动的民族传统,可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到冰雪旅游产品的创新中,如创建冰雕艺术品、雪雕、狗拉雪橇、冰雪那达慕、冰上龙舟、冰湖捕鱼、冰滑梯、冰雪美食节、冰雪旅游专列等娱乐型冰雪旅游产品;开发赏雾凇、玩冰雪、泡温泉、观冬捕、品民俗等观赏参与型旅游产品。

此外,要注重本地IP冰雪产品形象塑造,创建沈阳市冰雪旅游的地方品牌,尽快启动设立“沈阳冰雪日”。

在旅游之外,沈阳还可以着力发展冰雪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业,打造冰上运动装备、雪上运动装备、冰雪场地装备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沈阳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根据冰雪产业发展的需要,或自主生产,或与国外、国内其他生产商、品牌商合作生产,在沈阳冰雪市场优先采购、使用。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姜虹摄影记者王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