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富贵 早相忘

【五味杂陈】

“玄德苍黄起卧龙,鼎分天下一言中。可怜蜀国关张后,不见商量徐庶功。”

五味子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苟富贵,早相忘的事。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被父兄追杀,狼狈逃亡,风餐露宿,缺吃少喝。一次,在他快要饿昏的时候,忠心耿耿跟随着他的介子推在僻静处悄悄地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了汤给他吃。重耳后来知道以后,非常感动,说将来一定好好报答介子推。可是就在他回国当了君王(晋文公)之后,却把这件事忘在脑后。跟随他流亡的都有不错的回报,可他偏偏忘了这个割股啖君的人。而介子推也耻于以此邀赏,隐入了莽莽绵山。这才有后来的晋文公为求介子推出来,放火烧山,反而烧死了介子推的事。

楚汉相争时,项羽将刘邦围困在荥阳城中,情势危急。汉将纪信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说由他伪装成汉王,向项羽投降,让刘邦趁此机会,从荥阳逃跑。“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乘坐天子的车),傅左纛(左上方竖着大旗),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纪信在危难关头,舍身诳楚,使刘邦转危为安。可以说,没有纪信的捐躯,就没有汉家的天下。可是,当刘邦当了皇帝后,却没有给纪信相应的功绩,因此,宋代诗人王禹偁在途经荥阳这个曾经的古战场时,看到荒草中纪信孤伶伶的坟墓,想像纪信当年为刘邦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对此颇为不平,写下《荥阳怀古》一诗:“纪信生降为沛公,草荒孤垒想英风。汉家青史缘何事,却道萧何第一功。”当然,诗人并非真的对萧何功居第一持有异议,而是激愤于汉王的寡恩薄义吧!

韩愈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历史上不平之事,给了诗人们广泛的题材和兴发的由头。东汉末年豪强争雄,刘备东奔西走,寄人篱下,没有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建功立业,这主要是由于他身边没有辅佐的人才。后来得了一个徐庶,才稍有起色。可惜时间不长,徐母为曹操所执,徐事母至孝,为了保全母亲只好离开刘备。临走时“走马荐诸葛”,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并且告诉他:“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这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借助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成就了刘备的蜀汉大业。但是,刘备在成都称帝以后,论功行赏,就是把这个关键的举荐人徐庶忘记了。以致唐朝诗人崔道融在路过诸葛当年隐居的隆中时,吟出一首《过隆中》来:“玄德苍黄起卧龙,鼎分天下一言中。可怜蜀国关张后,不见商量徐庶功。”意思是刘备在苍黄的乱世中起用诸葛亮,三分天下、三足鼎立之势被他一语言中,成为事实。可惜蜀国的名臣良将排名在关羽张飞之后,依然不见公正评价徐庶的推荐之功。

其实,诗人们有时对帝王的期望值也确实是太高了一些。君不见,“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吗?那些帝王一旦得了天下,忘恩负义算什么,杀戮功臣多得是!纪信不过是没有给予相应的功劳,那个为汉王争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韩信,最后还不是见诛于刘邦的基业稳固之后?说起来,还是那个重耳有点情义。他在别人提及介子推后,对自己的疏忽追悔莫及,急召不见之下,采纳了烧山的下策。待介子推死后,他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不许烧火做饭;还把介子推死时抱着的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作者系深圳杂文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