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健康中国:聪明吃主食、科学控糖有讲究

中新网10月30日电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对消费者饮食“控糖”提出明确要求,但如何科学控糖?10月26日,由《生命时报》社主办的“科学健康吃主食”营养研讨会在京举行,现场来自营养学、食品科学、疾病预防、家用电器研究、米饭加工烹饪研究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医生、科学家等齐聚一堂,专业解析主食摄取中如何正确、科学、有效控糖。

主食是指传统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由于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的主要摄入源,因此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土豆、甘薯等块茎类食物被不同地域的人当作主食。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各类饮食层出不穷,导致我国居民主食摄入量连年下降。《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数据显示,1982年-2012年这30年间,谷类和薯类摄入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我国居民谷物人均摄入量下降了172.4克(约3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建议,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摄入主食,即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日谷类的摄入量是半斤八两,一般的半斤是指年轻女性,并且推荐全谷物和杂豆类基本上占主食的三分之一。”她说。

但是,当前人们对谷薯类主食存在几大误区,比如,主食能量高,吃主食容易发胖;谷物升血糖,导致糖尿病等;生酮膳食可以降低血糖,达到减肥等效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世东说:“对于血糖的变化,除了食材本身以外,还跟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纤维素含量,纤维素能包裹淀粉颗粒,延缓其吸收,同时有促进肠道流动的作用,使淀粉的有效吸收量减少;2.烹饪方法,以大米为例,煮成米饭和煮粥对血糖的影响大不相同;3.咀嚼的速度,咀嚼越充分,吸收越充分;4.进餐顺序,应先进辅食后进主食。所以主食确实不是引起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但是主食的品种、进食次数、加工方式等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

相关文章